中国冰球的火爆与虚旺
2018年4月26日,荷兰蒂尔堡,2018男子冰球世锦赛乙级A组的比赛中,中国队1比3不敌澳大利亚队。该届比赛上,中国队最终以2胜3负的成绩排名第四,保组成功。视觉中国供图
2018年临近年终的时候,北京华星集团以4.6亿元在山东烟台拿下福山区南部一地块,这一消息迅速在国内冰球圈内发酵——企业拿地原本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华星此次拿地的背景却不同寻常——华星作为一家以冰场运营和冰上运动培训为主业的企业,大面积拖欠教练工资已经至少3个月时间。没钱给员工发工资,却拿出巨资买地,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火热的冰球培训,持续亏损的冰场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近日联系到北京华星集团相关负责人,这名负责人道出了原委。
这名负责人介绍,华星集团下属子公司——华星辉煌具体负责冰场运营和冰上运动培训业务,而在烟台拿地的是华星集团下属的另一家子公司——华星冰雪教育。两家子公司独立运营,因此,并不存在业界传闻的华星集团用拖欠教练的工资去买地的说法。
对于华星辉煌大面积拖欠教练工资的事情,这名负责人也予以承认,但他强调,由于冰球教练的工资和提成比例太高,国内专业冰场几乎都面临着亏损问题,华星辉煌正在设法推动冰场运营的改革,以从根本上解决国内青少年冰球培训的这一怪状。
2015年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之后,国内冰雪培训呈现爆发式增长势头,这其中,青少年冰球培训市场更是火爆。在北京,青少年冰球教练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一个家庭为支持一个孩子打冰球所需的花费,动辄一年就要十几万元,其中的支出主要是培训费、冰时费。与此相对应的是,一名最普通的青少年冰球教练月收入都能达到2万至3万元,好的青少年冰球教练月收入能达到4万至5万元。
华星在拿下烟台福山南地块后发布的公告里有这样一段表述,“依稀记得,2015年华星创立时,我们只有一个虎仔冰球队,两名教练,我们用3个月的时间让第一座冰场投入使用。”这段表述揭示了华星发展的历史——从2015年至今,在不到4年的时间,华星从一支冰球队、两名教练起步,如今已经在国内建设运营9座室内冰场(其中北京5座冰场),为超过两万名会员提供了冰球、花样滑冰、短道速滑的培训。从一家冰场运营和青少年冰上运动培训的企业来说,这样的发展速度是同期国内做其他运动项目培训的企业很难比拟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过去几年国内青少年冰球培训市场的火爆。
1月15日晚,“2019中芬冬季运动年”开幕式上,北京冰球小选手表演。视觉中国供图
可以说,在北京和冰球逐渐开展起来的南方经济发达地区,青少年冰球培训完全处于卖方市场,在这种市场行情下,一家做冰上运动培训的企业大面积发生青少年冰球教练被欠薪的事情实在令人称奇。
华星集团这名负责人表示,青少年冰球培训确实很火爆,但是钱都被教练赚走了,冰场甚至是亏钱的。
在华星的冰场,冰球教练的工资和提成占到冰场总收入的70%以上,冰场运营还需要水电、其他工作人员工资、各项税费、设施折旧等一系列成本,照此核算,华星的冰场全部都在亏损。
而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大多数专业冰场都面临着教练收入占比过高的问题,通常,冰球教练的工资和提成占比都在冰场总收入的50%左右,而正常情况下,这一比例在35%以下,冰场才能实现盈利。
冰球教练的供不应求是导致冰场必须向冰球教练支付高工资的主要原因,如果冰场无法提供具有吸引力的待遇,冰场将难以聘请到足够的冰球教练。
但业内人士也表示,2016年,华星辉煌以超常规的手段进行扩张时,引发业内争议,这也是导致目前冰球教练收入过高的另一个原因。
2016年3月,就在2015至2016赛季的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联赛临近尾声之际,北京零度阳光、小狼、五彩冰酷、浩泰、浩克、世纪星、全明星和冰峰等8家冰球俱乐部召开冰场行业联席会议,并以冰场行业联席会议的名义向北京市冰球协会正式提出,上述8家冰球俱乐部将不会参加任何有北京虎仔冰球俱乐部及关联俱乐部参加的冰球赛事,包括北京市青少年冰球联赛。
这起由8家青少年冰球培训企业发起的声讨、对抗华星旗下虎仔冰球俱乐部的事件,把华星与同业竞争者之间的深刻矛盾公之于众。
根据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的了解,事件的根源是,当时正在迅速扩张的华星,以超过市场行情的价格对北京其他青少年冰球培训企业的冰球教练进行“挖墙脚”,这些企业的一部分冰球教练带着孩子甚至整支队伍加入华星所属的虎仔冰球俱乐部,引发其他冰场和青少年冰球俱乐部的强烈不满。华星在短期内实现了青少年冰球培训业务的成倍扩张,但是整个北京青少年冰球培训市场的价格随之水涨船高,同时,华星也给自己和整个行业挖了一个深坑——教练基本工资和提成在冰场运营收入的比例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突破了35%的合理界限。
不过,华星集团相关负责人今天向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否认了3年前的这段往事是由华星抬高教练工资引发,这名负责人表示,当时华星只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给冰球教练提供了完备的社保,并没有像外界传言的那样大幅提高冰球教练工资水平。
但不管怎样,时至今日,青少年冰球教练的高工资和专业冰场的不盈利都是实情。
华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大面积欠薪,主要也是由于公司股东已经不愿再继续为冰场的亏损填补资金,逼迫冰场开始进行营收改革。
华星集团这名负责人表示,冰场的持续亏损终将导致冰场的关门,无论对于教练本身还是对于青少年冰球培训都是不利的,所以,冰场的营收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的办法是在不降低冰球教练收入的前提下,通过增加冰球教练的工作时间,提高冰球教练的劳动效率,使得冰场可以在冰球教练不增加甚至减员的情况下,扩大青少年冰球培训量,从而降低冰场的运营成本。
华星辉煌在北京已有两家冰场开始施行营收改革,其中一家冰场已经初现成效,冰球教练的工资和提成比例已经从占到冰场总收入的70%以上降到36%。但并不是所有的教练都欣然接受这一改革,华星在北京的另外3家冰场目前就对营收改革持观望态度。
依照华星集团的计划,到今年年底,华星辉煌所属的所有冰场都将完成营收改革,以达到冰场实现盈利的目的,这是保证冰场能够持续运营和青少年冰球培训业务可以继续开展的基础。
另一方面,单纯依靠冰场运营和冰上运动培训显然不足以产生更大利润,此次华星在烟台拿地可以看出企业正在谋划新的战略。
根据当地政府发布的公告,华星此次在烟台获得的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7.83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约19.7公顷,为控制建筑布局,分为A、B、C三个区域。A区域用地性质为体育可兼容商业、商务用地,规划冰上运动主场馆、训练馆、商务办公、商业; B区域用地性质为教育科研用地,规划2.3万平方米的国际学校和幼儿园;C区域用地性质为居住可兼容商业用地,规划住宅及商业、社区养老、体育等公建设施。
冰上运动特色是华星拿下此地块的一大优势,但这一地块对于华星来说的最大价值在于住宅及商业、商务办公、国际学校和幼儿园等方面的开发。
岌岌可危的冰球人才培养体系
1月,北半球最冷的时节,也是冰雪运动开展的高潮。对于冰球运动员来说,这应该是一年里最忙碌的一段时间,但在北京东北郊的浩泰马泉营冰场——浩泰希望队的基地,此时却是异常的冷清。2016年1月的全国冬运会上,以浩泰希望队为班底的承德队一鸣惊人,夺得男子冰球第三名。这支年轻的队伍正如其名——希望队,给中国冰球带来了一股新风和一种希望,但谁能想到,3年后,这支队伍已经处于土崩瓦解的边缘。
浩泰希望冰球队由企业家张远在2009年创办,采取体教结合的培养理念,旨在为中国冰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探索一条更科学和符合教育、运动规律的路径。
热爱冰球的张远不计成本地为这支队伍的发展创造条件,自建冰场、请老师开文化课、请外教提供训练指导、为适龄的孩子联系上大学的机会。到2016年全国冬运会时,浩泰希望队已经成长为国内男子冰坛的一支生力军,最终排名仅次于齐齐哈尔、哈尔滨这两支国内男子冰球的传统两强。
浩泰希望队的队员当时大多在20岁上下,他们的成长潜力依然巨大,全国冬运会的铜牌不会是他们的竞技生涯顶点。正当张远为队伍谋划更进一步的发展时,一场血雨腥风却将席卷而来。
2016年6月25日,北京昆仑鸿星冰球俱乐部成立,并从当年8月开始参加大陆冰球联赛KHL,昆仑鸿星成为中国第一支参加国际顶级冰球职业联赛的队伍。
作为职业球队,昆仑鸿星每年的投入近两亿元,这是此前国内任何一支冰球专业队都不敢想象的花费。昆仑鸿星的诞生令过惯了穷日子、苦日子的中国冰球瞬间感受到了金元体育的冲击。
从2017年开始,随着昆仑鸿星成为中国冰球的第一家国家队俱乐部,以国家队召集队员训练和比赛为名,昆仑鸿星有机会与地方队队员们密切联系。昆仑鸿星可以为这些地方队员提供远高于地方队工资水平的收入待遇,并以自身为职业俱乐部与地方专业队的属性不矛盾的说法,试图与地方队队员直接签署具有权属关系的工作合同。
昆仑鸿星诞生之后,国内冰球界原本以为中国冰球终于有了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可以为中国冰球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实际上,这家大企业却是另有自己的盘算。仅仅一年多的时间,哈尔滨、齐齐哈尔、浩泰希望队都发现,昆仑鸿星正在与这些球队的队员秘密联系,试图以签订工作合同的方式确定一部分优秀球员与昆仑鸿星的权属关系。
浩泰希望队因为拥有一批优秀的年轻队员,受到的冲击最大。
到2018年5月举行的全国男子冰球锦标赛上,浩泰希望队有多达8名主力队员已经投奔到昆仑鸿星旗下,而据浩泰希望队负责人介绍,球员的转会、租借等正常的人员流动,需要俱乐部层面签订协议,但昆仑鸿星却以自己为职业俱乐部,国内其他队伍都不是职业俱乐部为名,在未与浩泰希望队签订任何球员交流协议的情况下,单方面与浩泰希望队的8名主力队员签订工作合同,导致这8名队员拒不归队参加全国冰球锦标赛。
作为2016年全国冬运会的第三名,浩泰希望队在2018年全国冰球锦标赛上却接连爆冷输给了以齐齐哈尔二队为班底的重庆队,和之前从未输过的对手——北京首钢队。8名主力的缺席,不仅造成浩泰希望队的实力大为受损,而且还对全队的凝聚力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2018年入冬之后,浩泰希望队已经到了分崩离析的边缘。
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也直接推动中国冰球进入了剧变的时代。除了昆仑鸿星的诞生之外,大陆冰球联赛KHL、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先后登陆中国,2017年全运会也首次设立了轮滑冰球项目,2018年5月,国际冰球联合会更是同意给予中国男、女冰球队直通2022资格,中国男子冰球将首次参加冬奥会。这本应是中国冰球历史上难得的一个黄金时代,但也成为一个野心家、淘金者扎堆儿登场的混战时代。无论怎样,一支中国冰球的希望之队在短短3年里被吞噬,都是中国冰球的悲哀。
而在浩泰希望队令人唏嘘的遭遇背后,折射出以张远为代表的“百年树人”的冰球人才培养理念并未得到这个时代的尊重。十年如一日养育冰球队、摸索新的冰球人才培养模式的张远,最终不是被赛场上的对手打败,而是被“摘桃派”的“抢人”行为寒了心。浩泰希望队的遭遇对于国内仅有的几支冰球竞技人才培养队伍来说都是噩梦。冰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有着投入高、周期长的特点,并没有捷径可循,但如果“摘桃派”“速成派”大行其道,最终将没有人愿意去做冰球人才培养工作,到头来,是中国冰球本就薄弱的人才培养体系更加岌岌可危。
2022如何才能成为中国冰球的起点?
冰球是冬奥会唯一的集体球类项目,男子冰球决赛更是冬奥会的压轴大戏。在所有的冬季运动项目里,冰球也是唯一的北美四大职业体育项目之一。从中国冰球来说,在2022北京将举办冬奥会的背景下,中国冰球协会曾预计,中国冰球的产业价值可能达到每年3000亿元,比现在提升百倍以上。加上,近几年国家领导人在多个场合表达了对冰球项目的关注。可以说,中国冰球无论是项目的市场价值潜力还是所谓的政治意义,都在冬季运动里显得独具魅力。
2015年以来,随着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进入最后的高潮和最终申办成功,中国冰球也一改从上世纪80年代之后持续萎缩的窘境,一个冷门项目终于迎来命运转机,一时间成为中国最炙手可热的冬季运动项目之一,包括像华星、昆仑鸿星这样的企业都是在2015年之后进入冰球市场,但其中不乏投机者。
在北京,青少年冰球也在过去几年呈现出一波快速发展行情,眼下正在举行的2018至2019北京市青少年冰球俱乐部联赛,参赛人数达到3300余人,参赛队伍达到199支,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青少年冰球赛事。
冰场作为青少年冰球运动开展的基础,在北京也有了数倍增加。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冰球部原副部长纪俊峰的统计,到今年年底,北京预计将拥有室内冰场超过70块,相比2015年增加了约4倍。
不过,在表面繁荣的背后,一些困扰中国冰球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就在半个月前,一则“国际冰联主席法赛尔表示,可能取消中国冰球直通2022资格”的假消息引爆了整个中国冰球圈,一则假消息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威力,是因为假消息看起来并不假。
众所周知,冬奥会的冰球并不像夏奥会的足球、篮球等集体球类项目那样执行东道主自动获得奥运资格的政策。国际冰球比赛严格按照各参赛队的实力进行分级分组,只有实力相近的队伍才能同组比赛。在足球、篮球比赛上,两支实力悬殊的队伍同场较量,最坏的结果就是比分相差巨大,但在冰球比赛上,由于冰球项目所具有的高速、高对抗性,两支实力悬殊的队伍如果同场较量的话,最坏的结果可能是弱队队员被冲撞的严重受伤,甚至有生命威胁。基于此,冬奥会冰球比赛作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冰球赛事,男子10支、女子8支参赛队都应当达到或具备相当于世界前十和前八的水平。但中国男子冰球队的现世界排名第33位,中国女队排名第20位,按照国际冰联世锦赛的分组,中国男队参加的是乙级A组(属于世锦赛第四档次的组别),中国女队参加的是甲级B组(属于世锦赛第三档次的组别)。中国男女队均距离与参加冬奥会相匹配的世界排名还有较大差距。
2018年5月17日,国际冰联全体成员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大会根据中国冰球协会的专题陈述和国际冰联理事会的商议,全体表决一致通过中国冰球队获得直通2022北京冬奥会的资格。
国际冰联的这一决定,避免了中国冰球队很可能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无法参加冬奥会的东道主冰球队的尴尬,但更重要的是为了激励中国冰球加速发展。
但是自2015年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中国冰球并未有明显的实力提升。相比之下,韩国男子冰球队为获得2018年平昌冬奥会的参赛资格,过去几年的进步速度让中国冰球汗颜。韩国早在2003年就开始系统性的参加亚洲冰球联赛,从2014年开始,韩国男子冰球又进行了球员归化、聘请韩裔外教等一系列工作,韩国男队从世锦赛甲级B组一步步升至世锦赛争冠组(顶级组),使自身具备了参加冬奥会的实力。
目前,距离2022年北京冬奥会只剩下3年,中国冰球,特别是中国男子冰球也能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吗?可能正是因为中国冰球圈内对此没有太高的信心,所以当“国际冰联可能取消中国冰球直通2022资格”的假消息传出时,中国冰球圈内的很多人都信以为真,结果这则假消息迅速地在圈内散播开来。
除了国家队层面的2022前景令人生疑之外,近几年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的国内青少年冰球也越来越明显地遭遇发展“瓶颈”。
一个多月前,北京市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冰球比赛落下帷幕,这是北京市首次设立全市性的冬季项目综合性运动会,是推动全市冬季运动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但令人遗憾的是,北京市第一届冬季运动会冰球比赛的甲组(16岁至18岁年龄组)因报名队伍数量不足,最终取消。北京是目前国内青少年冰球开展最好的城市,但是冰球少年上升通道不畅的问题多年未能解决,这也是国内青少年冰球发展现在面对的最大问题。由于国内至今只有一所高校(哈尔滨体育学院)招收冰球特长生,同时又没有建立冰球的职业联赛体系,导致冰球少年到了中学阶段之后要么出国,要么放弃冰球,因此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国内青少年冰球呈现出参与人数锐减的尴尬。2017年,中国冰球协会曾提出了“十百千万”计划,即在全国推动10所大学、100所高中、1000所初中、10000所小学开展冰球运动,意图解决冰球少年的上升通道问题。但要想在大学层面推动冰球运动的开展和建立冰球特长生的招生通道,已经超出了中国冰球协会的职能范围。这项工作的推进难度很大,但是筹备2022北京冬奥会的这几年却又是推进这项工作的最佳时机。
除了升学问题困扰着冰球家庭,国内青少年冰球培训居高不下的消费价格也在阻碍更多的孩子进入冰球项目。
北京的冰场数量在过去几年增加了数倍,按理来说,场地更多了,参与冰球运动的价格也应该呈现下降趋势。但事实上,青少年冰球培训的价格还在上涨。在北京,一个家庭每年支持孩子打冰球的花费通常都达到了10多万元。
商业冰场占多数,公益冰场偏少,导致冰时费用较高;一对一的小课盛行,培训费偏高;冰球装备追求名牌和奢华等原因都使得国内青少年冰球的消费价格远高于北美和欧洲地区。
被打上贵族运动标签的冰球,实际上也把大部分普通家庭的孩子挡在了门外。冰球对孩子有很高的吸引力,这几年随着冰雪运动热潮,很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到冰球,喜欢上冰球,但他们的家庭却无力让他们玩得起冰球。也有一部分家庭,面对年年上涨的冰球培训费用,越发感到吃力,最终不得不让孩子放弃冰球。
不久前,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曾采访过北京陈露冰上运动中心冰球项目总监约恩。作为一名加拿大冰球教练,约恩来到中国已经3年,他发现,虽然中国冰球发展的速度很快,也充满生机,但冰球发展环境比他想象得复杂的多。最让他吃惊的是,这里的“竞争”异常激烈,俱乐部与俱乐部之间、教练与教练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家长与家长之间……竞争本没有错,但在这里,竞争与合作似乎成了一对矛盾。
约恩看到,一部分俱乐部的“挖墙脚”和破坏行业秩序的恶性竞争行为很难得到有效遏制;教练员往往有所属的派系团体,派系之间明争暗斗;中国的冰球家长通常喜欢相互比较各自孩子的俱乐部、教练和孩子本身,有时会为此爆发严重的争吵乃至争斗。
中国的冰球圈子里,很多人考虑的只有自身的利益——如何挣更多的钱和如何扩大自己的生意是主流价值观,至于一个行业发展的原则和愿景,每个从业人员、每家企业和机构对行业应有的担当、对冰球的真情实感和着眼于中国冰球未来的远虑,这些反倒成了陪衬或是停留在口号上。
这几年,看到国内冰球运动开展日渐火爆,一些国外冰球企业、机构也在尝试进入中国,但和约恩一样,他们深入了解到中国冰球的真实发展环境之后,逐渐认识到推动中国冰球发展的难度远比想象的巨大。发展冰球运动,不只是需要硬件提升和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宣扬正确的冰球文化和尊重冰球运动发展规律,在后者上,中国冰球目前还差得太多。
本报北京1月21日电
英达梁欢之子成“冰球新星”, 背后是倾尽全家之力的付出
兴趣这条路比读书窄多了,雄厚的家底、天赋、热情、勤奋,缺一不可。普通人可得要谨慎决策,切忌在孩子的兴趣上砸锅卖铁,孤注一掷。
作者:静思,独立撰稿人,育有一子,已出版《关键突破:25个直击问题本质的解决利器》、《一辈子很长,要活出高级感》等作品。如果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还有两个月,2022年北京冬奥会就要开幕了。目前,男子冰球队正在俄罗斯训练备战中。
这支队伍里,有一个人星二代的名字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英达的小儿子——英如镝,他作为中国男子冰球队队长为国出征。
父亲英达亲自担任球队领队
英如镝出生于 1998年,是英达与现任妻子、著名编剧梁欢的孩子。
与其他星二代相比,公众对他知之甚少。倒不是英达夫妻对这个儿子“藏得好”,而是他未曾出现在公众视线中。英如镝走上一条和很多星二代截然不同的职业道路——冰球运动员。
英如镝3岁开始学滑冰,一玩就是好几年。后来有个冰球教练觉得他的先天条件更适合从事力量型更强的冰球,英达就建议儿子转冰球,没想到英如镝不仅更喜欢冰球,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冰球在今天也算是国内一项小众高端的运动了,更何况是十几年前,资源和环境更为稀缺。
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英达联合了一群热爱冰球的父母,在北京自发组建了北京虎仔冰球俱乐部。儿子在队里打球,很快就成为“虎仔队”的核心,而老父亲英达亲自担任球队的领队。
父亲成“候鸟”,母亲放弃事业
如此烧钱,全为孩子出成绩
国内的训练环境很快就满足不了英如镝的进步了。
冰球大国非加拿大和美国莫属,想出成绩就必须来这两个国家接受专业训练,还要多参加比赛才有可能。
9岁时,英如镝被父母送到了冰球运动发达的美国芝加哥留学、生活。
过去十几年,我们很少看到英达作为演员、导演有作品问世,顶多是参加或主持节目。他淡出人们的视线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全家为了孩子打球,将生活的重心放在了国外。
冰球自带烧钱属性。十几年前,英如镝在国内的训练费3万元起步,头盔、面罩、溜冰鞋、球杆等装备添置下来轻松过万。
后来送儿子去美国留学加训练,每年所有支出不低于40万元。英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从儿子开始练冰球到现在,起码花掉了上千万。
家里的赚钱主力英达开始了多年每月往返与芝加哥和北京的行程,一边接节目赚钱养家、一边也尽量不落下对儿子的陪伴。
我认识一位在美国某高校冰球队打比赛的女生,她从小练冰球、经常在美国和加拿大打比赛。她告诉我,玩冰球的第一要义是:要有钱。
而妻子梁欢承担起所有英如镝在美国的训练、学习和生活,几乎贡献了自己全部的生活。
(夫妻俩看儿子比赛)
梁欢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进入英氏影视传媒公司担任艺术总监和编剧,成功创作了《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家喻户晓的情景喜剧。刚开始她并不赞成唯一的儿子打冰球,又苦又累,还特别冷门。
但后来,她渐渐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家庭和儿子身上,从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才女,变成了洗手作羹汤、为儿子苦练烹饪技艺打好身体底子的贤良母亲。
所幸,英如镝没有辜负父母的期待和付出,在冰球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2008年英如镝10岁时,英达自费担任领队,与教练一道带领虎仔队去加拿大参加北美冰球少儿世锦赛。在100多支参赛球队中,虎仔队脱颖而出,一举夺得冠军,英如镝被评为最佳得分手;此战之后,2009年1月,NHL(北美冰球大联盟)联赛的波士顿熊队正式向英如镝发出邀请加盟该队的少年队;18岁生日这天,英如镝与北京昆仑鸿星俱乐部签约了一份为期两年的合同,以年薪98万元的高薪成为这家俱乐部里年纪最小的职业球员;2020年7月,英如镝入选国家体育总局冬运中心男子冰球集训选拔名单。孩子的成功,
背后是父母的牺牲和托举
英如镝把兴趣爱好变成专业人士,背后是一条由海量金钱和父母牺牲事业铺就的道路。想要把兴趣变成专业、甚至能成为傍身的技能,这是一条必经之路。
就像前段时间F1(一级方程式赛车)这项赛事终于迎来了首位中国车手,22岁的周冠宇和他的赞助商携带了3000万欧元(约合2.1亿元人民币)的赞助费与Alfa Romeo车队签了一份长达3年的合约,成为中国第一位F1赛车手。
周冠宇被成为“付费车手”,“付费车手”在赛车界属于“常规操作”,带资进组不代表车手技术不行,赛车是一项非常烧钱的运动。 从车手的培养、旅途的开销到车队希望获得的赞助,如果没有雄厚的资金,天赋再高,也很难在这一行出人头地。
周冠宇出生非专业赛车世家,作为一名外行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到F1专业赛车手这个位置,少不了天赋和努力,但更离不开雄厚的资本支撑。
8岁时,周冠宇在父亲的陪伴下首次试乘双座卡丁车,格外喜欢,从此便开启了他的赛车梦。为了方便练车,爸爸为他建了一条卡丁车赛道进行专业训练。不过两年多的时间,10岁的周冠宇就包揽了全国卡丁车锦标赛八个分站赛的全部冠军,展现了车手天赋。
11岁时,他前往英国谢菲尔德一边留学一边进行专业训练,凭借着自己在英国及欧洲青少年卡丁车比赛中的优异成绩,最终成为法拉利青训车手,一路打怪升级成为今天的F1专业赛车手。
十四年年来,周冠宇的前进离不开父母一路不遗余力的资金支持。给儿子建车道、为他买下一家F2 UNI-Virtuosi车队(“UNI”代表着“宇UNIVERSE”)、拉赞助,至少“烧了”数亿元。没有这笔钱,培养不出现在的“中国F1第一人”
周冠宇的父母
但从兴趣爱好转变到专业选手这中间,需要付出的可不只是每周接送孩子上下兴趣班、每年花十几万给孩子上课就够了。往往需要父母至少一人放弃很多东西,全身心投入孩子的培养。
游泳名将傅园慧的爸爸为了照顾女儿,很早便放弃了自己的工作。为了方便照顾女儿,每天围着女儿转,为女儿打工。女儿去哪里就跟着去哪里,去哪里训练就去哪里租房子,担任了她私人生活顾问、按摩理疗师等多重身份。
16岁拿下世青赛花滑冠军的华裔花样滑冰运动员周知方,他的母亲是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高材生,曾在硅谷甲骨文工作。这么一个前途无量的女性,为了能每天开车6个小时送他训练,在孩子八岁时就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后来,母亲还为了让儿子专心训练,更是带着周知方搬到南加州,父亲和姐姐留在北加州,一家人分居两地。
妻子辞职全勤投入孩子的培养,家庭收入锐减、以及投入所有也未必能有结果的高风险。家长需要付出洪荒之力才可能培养出专业选手的勇气、能力和魄力,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承担起的。
周知方的母亲接受采访
普通家庭培养孩子兴趣
要有战略,更要放下执念,
我们每年花两三万元在孩子的兴趣培养上是起步价,中产家庭每年给孩子报兴趣班的费用投入高达十几万、几十万元的也不在少数。我们难免抱着功利心,希望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有所回报,考级、参赛、拿奖、甚至成为专业选手。但更多时候往往事与愿违。
哈佛大学执教近40年的罗纳德·弗格森教授在《高成就孩子的教养法则》一书里提到:养育孩子多数父母靠的是战术,比如买学区房、培养特长、报名师辅导班等;但优秀的父母靠的是战略优先、再讲战术的育儿方法。
战略养娃的父母有两根主要支柱:
第一根支柱:对孩子的充分了解。不少父母为孩子报兴趣班,虽然投入了时间、精力、金钱,但大部分抱着“跟风”、“从众”、为进入好学校加分的心理。
作者十五年来采访近200位高成就者,他们的父母无一例外都认可孩子的独特性,并善于发现孩子的潜质。正如罗纳德教授所说:“父母首先是孩子的学生”。 比砸钱更重要的是要有策略地去了解孩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潜力。
就像周知方的父母曾给他报过棒球、篮球、游泳、网球、滑雪、下棋等诸多兴趣班,最后父母看到了孩子的天赋与热情,要求他在足球和花滑中挑一项作为长期爱好全力投入。
在全职打冰球之前,英如镝在钢琴方面也显示出了超于常人的天赋。但考虑到人的精力有限,英达最终还是劝说儿子放弃了钢琴,全身心投入冰球训练。
第二根支柱:角色的适时升级。那些高成就孩子的父母从来不会只有一种“人设”,他们在孩子的某个阶段是“飞航工程师”和“救援者”的角色,发现孩子需要帮助,在适当的时候马上介入,确保一切正常;在孩子成长的另外阶段,会变成“哲学家”、“全球定位系统”等角色,告诉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认识价值、如何过好人生,或者在孩子独自前行时,以回声给孩子指明方向。
父母的八种角色
换言之,在培养孩子兴趣方面,家长们不应将自己视为一个执行者,而应该将自己视为一个组织者,不断寻求并达成合作。 随着孩子学有所长,父母的角色不断升级,要知进也知退。注意自身角色的转换。比如,从“组织者”、“监工”变为引导者、资源提供者等。
无论是用心挖掘孩子的独特性、还是能够适时转变自己的角色,这对家长来说都是很高的要求。所以在培养兴趣这件事上,如果孩子能够成为专业人士靠此安身立命当然很好,但父母也不必抱着过强的功利心。从兴趣转变为特长、再到专业本领,是一条需要集齐诸多要素、全力以赴的艰难道路。
我们花钱花时间培养孩子的这些兴趣,即便将来不能让他们安身立命,至少也能成为孩子未来人生路上的一种点缀。在他们需要时,能够透过音符、颜色、挥汗如雨的运动来为自己的生活找到另一个抒发和表达的渠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这些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