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球队只拿过两次世界杯,但球衣上却绣了四星,国际足联也默认
大家知道,一个队伍拿过几次世界杯,胸前的球衣上就会绣几颗星。目前最多的是五星巴西,它们拿过五次世界杯,其次是意大利的四星。德国在上一届世界杯的时候球衣上还是三颗星,但因为上届拿了冠军,今年的球衣也变成四星了。
五星巴西
法国之前是一星,今年拿了世界杯后变成了两星。据说耐克公司在决赛前已经提前生产了法国的两星球衣,把害怕毒奶的法国球迷吓得不轻,还好最后法国稳住了。
但有两支特殊的球队是例外。一个是中国队,没有拿过世界杯,但球衣上有五颗星。这说明中国队和巴西队不相上下,毕竟在世界所有一流强队里,巴西是唯一一个在世界杯上战胜过中国的球队。中国能和巴西一样拥有五颗星,也是实至名归。
第二个特殊的球队就是乌拉圭。如果大家仔细看过乌拉圭的比赛就会发现,虽然乌拉圭只拿过两次世界杯,但他们的球衣上却有四颗星,而且这四颗星是连国际足联都认可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卡瓦尼
这件事情就要追溯到世界杯的历史了。国际足联也就是现在简称FIFA的这个组织,是在1904年成立的。在FIFA成立之前,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已经有了自己的足球协会,比如说1863年成立的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英格兰足球协会。这个协会标志着现代足球的诞生,人们把英国看作现代足球的发源地就是这个原因。
后来国际足联成立后,英格兰足球协会主动加入了国际足联,这个事件对国际足联来说是个大事情,因为英格兰足球协会毕竟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它都加入了国际足联,其他国家纷纷跟上,国际足联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规模越来越大,队伍越来越多,国际足联就开始设想,要不要举办一个世界性的足球比赛呢?其实在当时已经有了一个世界性的足球比赛,就是奥运会足球比赛,从1908就开始了,但那个足球比赛很不专业,奥委会规定必须是业余球员才能参加奥运会。后来国际足联就和国际奥委会商量,说要不我们合作一下,你们奥运会提供舞台,我们国际足联负责足球这块,把它办好。
这个设想成功了,1924年和1928年的两次奥运会足球比赛,都是由国际足联单独组织运营的,只是名义上挂着奥运会的牌子。可以说,这两次比赛就是世界杯的前身,虽然它当时还没有“世界杯”这个专门的比赛名称,借用的是奥运会的舞台,但它的主办方是国际足联,参赛球队有二十多个,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和世界杯已经区别不大了。
而1924和1928这两届奥运会足球比赛的冠军,就是乌拉圭。把足球一百年的发展看成一段历史的话,乌拉圭绝对是上古时代的神兽,那个时代像什么巴西、阿根廷还有德法意荷这些欧洲豪强都还没有入门呢,乌拉圭已经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了。他们在1924和1928连续两次赢得了奥运会冠军,足以证明实力。
1924年乌拉圭队员合影
也正是因为当时的乌拉圭引领世界足球的水平,并且国内也有很好的球场,足球氛围浓厚,软件硬件都处于领先水平,所以1930年国际足联举办的第一届完全独立的世界杯选在了乌拉圭。而第一届世界杯的冠军又被乌拉圭拿走,1924,1928,1930,乌拉圭连续拿了三次世界冠军,统治了当时的国际足坛。1950年乌拉圭又拿了他们目前为止的最后一次世界杯。
从1930年算起,乌拉圭确实只拿过两次世界杯。但对于国际足联来说,1924和1928两届奥运会的足球比赛也都是他们组织的,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心血,那两届比赛名义上虽然不属于世界杯,但从实质上、从情感上来讲,国际足联也认可那两次比赛。所以说只拿了两次世界杯的乌拉圭胸前绣着四颗星,国际足联也是认可的。
乌拉圭队徽
这就好比利物浦的十八个联赛冠军。英超夺冠次数最多的队伍就是利物浦的十八次,但利物浦夺冠的时候还不叫英超,英超是1992年改制才有的,之前是叫英甲,它一直是英格兰最顶级的联赛,所以现在如果要问英超冠军次数最多的队伍,利物浦的十八个冠军都是被认可的。
乌拉圭球衣上的四颗星,也是这么回事,不管现在的球迷们认不认可,至少国际足联是不反对的,所以乌拉圭人一直穿着四星球衣。但是自从1950年之后,乌拉圭再没有拿过冠军,最好的成绩也只是拿过三次第四名。而且现在的足球和上古时代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是豪强林立,乌拉圭已经算不上一流队伍了,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机会让胸前的四颗星真正变成四座大力神杯,可能很难了。
踢球者世界杯32支球队分级:西班牙德国巴西五星
虎扑6月12日讯 俄罗斯世界杯即将开始,德国权威足球媒体《踢球者》给世界杯的32支参赛球队进行评级,其中夺冠大热门西班牙,德国以及巴西得到5星的评价。梅西所在的阿根廷和C罗所在的葡萄牙都只得到四星。
《踢球者》世界杯32队评级:
五星:
西班牙,德国,巴西
四星:
葡萄牙,法国,英格兰,比利时,阿根廷
三星:
乌拉圭,塞内加尔,瑞士,瑞典,波兰,尼日利亚,墨西哥,克罗地亚,哥伦比亚,冰岛,丹麦
两星:
塞尔维亚,俄罗斯,秘鲁,摩洛哥,日本,哥斯达黎加,埃及
一星:
突尼斯,韩国,沙特,巴拿马,伊朗,澳大利亚
(编辑:芦梓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