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世嘉和任天堂正打得火热,这边盗版市场早已一手遮天
春丽大姐姐镇楼!
前言:有那么一个名字,她不会像任天堂那么耀眼却让人记忆犹新……
世嘉(SEGA)
谢谢你,是你让我们在《战斧》里体会“安得倚天抽宝剑”的豪情;
在《VR战警》的“枪林逼”中来了一回“飞将军自重霄入”;
在《索尼克》里历经一路惊险后体会到“三军过后尽开颜”……
总之,若说任天堂是萌芽状态下人类童年的美好回忆,SEGA则给我们展现出充满惊奇和幻想的未来时代!
而今只剩下无尽慨叹: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一、出名要趁早
(SEGA的历史说来话长,最早40年代在夏威夷火奴奴起家,后来靠着二战后驻日美军的市场发了财。
无奈50年代后美方开始对带有博彩赌博性质的娱乐机器开始管制,SEGA创始人之一的马丁·布罗姆开始把目光放到日本。
后来美国方面的业务关闭,而马丁玩了一招“金蝉脱壳”——成立两家日本公司收购原来的产业。虽然SEGA是一家日本游戏商,但其起源却和美国有关)
1988年10月29日,家用机进入到16位时代!
SEGA凭借MD在江湖上打响了名号,不少玩家都被MD非同凡响的黑色机身和圆润手柄所倾倒,特别是MD上面也移植过不少街机上的当红作品。
CAPCOM和SNK的格斗游戏,《鲛!鲛!鲛!》、《大旋风》、《野马战机》等STG表现也不错,简直就是把街机搬到了家里。
当然SEGA自家的《战斧》、《兽王记》、《太空哈利》和《冲破火网》等等也是响当当的名号。
(香港老电影《情人知己》中电玩店里就有不少MD游戏卡带)
同时期PC-E只能算半16位,核心CPU仍然是八位的,而MD用了MC68000D的CPU,主频率为7.67Hz,另外MD里还有个ZILOG Z80作为次CPU,这样MD也能玩SEGA的上一代游戏机——SMS的游戏了。
想不到吧?
MD同样向下兼容。那时候《电软》等刊物也“夸”MD,至今不少玩家还倾向MD而非SFC。前者胜在CPU和分辨率,后者在发色数、活动块和卷轴数上更优。
另外《怀旧玩家4》中说到当年国内MD2价格在俩三百左右,至少能接受,所以MD在价钱上更亲民,当然国产货和内地组装版同样叫人欲罢不能。
1991年6月份,为了对抗马里奥,SEGA推出自家新吉祥物——索尼克(SONIC),同时MD价格在北美降到149.99美元(早期价格为200美元后来降为190美元),努力从价钱上打败任天堂。1991年时MD北美地区销量火爆,一度达300万(SFC的两倍)。
其实为了能压低成本,SEGA的佐藤秀树(后来他成了SEGA社长)曾一度远赴海外找CPU厂商谈判,如果能便宜点他们就要30万份!
(MD上不能不玩的神作——《魂斗罗:铁血兵团》)
(MD在早期确实可以“完美”还原街机)
(曾经SEGA广告就拿价钱做文章)
(同样是《电视游戏一点通》,其中专门介绍如何把MD改成街机,其实作者付赞也开过街机厅)
二、轮到你了——任天堂
国内玩家习惯叫MD为“黑机”或“世嘉五代”。
黑机是因为其漂亮的黑色外壳,MD外形参考了汽车和发烧级音乐播放器(HIFI),日版全名“MEGA DRIVE”直截了当的展现其先进无比的机能,更不用说招摇的金色“16 BIT”字样,着实是让人眼前一亮!
美版名是“GENESIS”,“创世纪”的意思,可以看出这既是SEGA的新起点,又是16-BIT时代的黎明。不得不说MD承载了SEGA和16BIT时代的厚望。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电视游戏一点通》就有了“SEGA五代”一说,不过按照作者付赞的意思:综合当时的所有游戏机,一代是简单的方块和球类游戏;二代是雅达利2600;三代是红白机FC;四代是PC-E;五代就是MD。更普遍的说法是SEGA早年做过两代SG-1000、SEGA MARK III还有两代SMS,其中第一代SMS实则是SEGA MARK III的海外版,后又对其改良并在本土发行,再后来SMS改良版又以SMS II的名号走出日本进入海外市场,所以说呀,SEGA早先的游戏机有四代,MD排老五就成了“世嘉五代”。
其实年纪稍大的玩家恐怕也都能接触过前面四代,当年一家名为“嘉霖行”的台湾企业代理过SEGA的前四代游戏机,并冠名“阿罗士”。有说法嘉霖行并未获授权,纯粹是因为贸易问题而同SEGA关系不错,所以对方“睁只眼闭只眼”。后来嘉霖行还搞过山寨FC,这就是大家熟知的“胜天”游戏机。
1993年4月23日MD2发行,个头小了,还去掉耳机孔与音量调节键,手柄升级成了六键手柄。MD的六键手柄早已有之,主要是自从《街霸II》带领一股格斗游戏风潮后兴起的,连手柄名字——FIGHTING PAD 6B都能看出来是为了格斗游戏而准备的(MD手柄圆润的外形相当成功,除了六键外,FIGHTING PAD 6B十字键更突出,甚至也变得圆润起来。
后来国内一些如“奇胜隆”等山寨FC厂商也仿制过同类型红白机手柄)。
还记得当初《电软》可劲儿捧SEGA,其实《电视游戏一点通》那时候就已经有了,不过当年是时代原因。MD在1988年问世,两年后才有了SFC。这段时间里MD上作品不断,首发四部,次年就有21部,特别是SEGA首发四部里有三部自家街机移植过来的,也都是炫耀MD机能的“广告游戏”。
甚至后来SEGA也拿自家阵营“兵强马壮人又多”来嘲讽年轻的SFC。1990年的SFC首发才俩——《超级马里奥世界》(超任销量第一)和《F-ZERO》。倒不是说质量不行,就是数量太看不下去。其实也有误解,有人说当年超任只有两部作品,其实在1990年11月21日两部作品发售后次月就有了其他作品加入,其中还包括CAPCOM移植来的《快打旋风》。
老玩家都对《电软》的“红蓝之争”(马里奥和索尼克)记忆犹新,不过《电软》明显“拉偏架”。其实在1993年末,MD凭借低廉的价格和酷酷的外表,把SFC的市场一度压低到仅占37%,1994年MD在16位机市场达到55%!
用数字说话最有说服力,可见不光是国内,海外来看MD依旧有“笑傲江湖”的资本。同样利用低价战略,在如南美的巴西,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反正很多发展中国家里,MD才是16位主机的王者!以至于后期这些国家和地区都开发出自己的MD游戏!
(MD最招牌的明星还属迈克尔·杰克逊,天王巨星配上招摇过分的“WHAT NINTENDON'T”,当年SEGA可谓风光无限)
(毕竟出的早,所以MD论起游戏数量上在一开始就远超SFC)
不过在1988年MD首发四款游戏中(《超级雷刃》、《兽王记》、《太空哈利》和《阿松》)也有令人哭笑不得的一款。
原来那一年除了移植街机的三部外,还有根据日本著名漫画系列《阿松》改编的一款动作游戏,不过质量上也就那么回事儿,以至于出现了原作者赤冢不二夫大发雷霆,怒摔烟灰缸的段子。
不过这些都是谣言喽,虽然游戏不咋地,但作者也没有大动肝火。
其实赤冢不二夫本人对游戏啥子没兴趣,因为他觉得一个人闷家门里玩游戏容易跟外界脱节。
(还是《情人知己》里出现的超任《快打旋风》,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出现的是“凯版”,因为早期版本里只有科迪和哈格,凯版则把科迪换成了凯)
三、恩恩怨怨当年事
1983年7月,FC和SG-1000同时发售,作为SEGA第一台游戏主机,其意义自然非同凡响,毕竟SEGA过去做街机还是有经验的,但除了街机外其他平台还尚属陌生。
前面提到的佐藤秀树过去还咨询竹田玄洋(任天堂硬件专家)GAME&WATCH销量,佐藤秀树猜猜也就十万,但竹田玄洋回答却是五百万!
要知道街机的话,能卖过千过万份就已经够可以的了!据说SEGA曾特意派人去店铺侦查,结果10人里只有1个人买SG-1000,一年销量16万(不算好不算坏)。
1984年SEGA给SG-1000倒腾个新版——SG-1000 II,不过老对头任天堂到了1986年也给FC做了改良版,其实就是除了磁碟机。
(像《塞尔达》和《银河战士》等均有日版磁碟,但海外版则用了卡带形式)
(《漫画地带》,俗称“漫画英雄”,当年算是国内MD玩家必玩的名作,游戏问世的1995年正是MD的末期)
(96《电软》报道任天堂的SFC大降价,不过当时国内影响估计不会很大,同样《电软》广告上超任原装是900起步,组装则是600左右,比较起来还是MD在400和500中间的价格更“亲民”,不过那时候可是还有“博士磁碟机”这样的怪物存在,搞搞弄弄随便就能破千元大关,甚至还有店铺卖的超任磁碟机价钱直逼N64!)
四、《电软》的“红蓝之争”
(曾几何时,《电软》可劲儿捧SEGA,尤其是土星机红火的时候,更是大彩页介绍,主要是移植的一些街机格斗游戏,还发出国内何时能出现如此优秀的游戏的慨叹。不过现实是后来SEGA退出主机大战,连吉祥物索尼克都上了任天堂平台,后来SEGA前社长大卫·罗森都表示过进入硬件业是一个错误)
(97年左右《电软》上对广州游戏展的介绍,顺道还有当年CAPCOM,也就是嘉富康展台上“春丽大姐姐”的靓照)
90年代国内各种游戏展就有不少了,主要还是以SEGA或NAMCO等大型街机厂商为主(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当年NAMCO还在报上刊登过招聘广告),也有CAPCOM和SNK等厂商,当然其中也有经港台代理商之手的。
SEGA和任天堂都曾对中国大陆市场表现出浓厚兴趣,但似乎SEGA更努力,比方说96年《电软》报道过SEGA与联华电子合作,打算往内地市场销售MD(价钱压到450左右),其实“联华电子”还有值得说的地方,包包放后面再讲。
当然,更多的玩家记住的可能就是新天利VCD。
其实这种影碟机玩MD也不是新天利独一份,还是《电软》曾介绍过LASER ACTIVE,用的是少见的LD大盘子,能玩MD和PCE。其实新天利有SEGA授权不假,但“人心不足蛇吞象”,除了《索尼克》、《战斧》和《怒之铁拳》等外,还收录了一大堆官方或非官方游戏,要不然也不能凑足9张盘(486款游戏)。
《电软》介绍MD《幽游白书》时用了“独乐乐莫如众乐乐”的评语,但实际上SEGA哪乐意陪你“乐”!
估计大家都对SEGA在国内市场大力打击盗版货记忆犹新,其实那时候的国产MD也很红火。有名的像小教授(就是做FC的天津新星出的)、纵横王等等,甚至还有MD学习机!这都不算是啥,同样在《电软》上打广告的还有所谓“魔术机”——MD和GB的卡带都能玩!
想玩超任也行,记着曾经《电软》上电玩店的广告中曾有“原装超任”、“组装超任”和“磁碟机”三种,原装价钱更贵,组装的有台湾版和内地版,价钱还是比MD贵,但已经比原装要低多了。磁碟机则是一种在国内出现的盗版产品,其中有“游戏之星”或“博士”等。
这类超任磁碟机采用碟盘存储游戏,先期投资很大,可以说如果票子够多的话,还不如买个土星啥的,不过真心票子够的话,也不至于玩个游戏也“精打细算”的。配上磁碟机的超任后,利用价钱稍低廉的磁碟而非直接购买卡带,先把磁碟机插在SFC卡槽上,然后等着读盘。听一些网友回忆过在当初电玩店(不是街机厅而是放家用机,一般按时间收钱),毕竟是做买卖舍得下本,配上超任磁碟机后,想玩游戏就要等读取时间,有时候甚至还有人跑到电脑店里拷贝游戏到家里玩。说来国产MD,“小教授”背后的新星,当年出版的广告杂志上称新星是国内少有的“国企”游戏主机产业。
原来啊,“新星”来源自计算机1446研究所,当初不少老国企、老军企等为了适应新环境都开始进入民用行业的尝试。《电软》的《乌鸦·乌鸦·叫》一文形容新星是“脚底抹油”,这话不假,不光是从八位机到16位机,据说后来新星的经理打着集资远赴海外开辟新市场的旗号,赚足后就跑路了。
后来新星如何我们就不清楚了,据说90年代后期曾给其他企业做过代工。
值得一提的是“小教授”MD还上过《家用电脑与游戏机》杂志创刊号封面!国产MD另一大品牌——纵横王,幕后是靠汉化游戏起家的永盛,算是从软件到硬件。2002年末永盛更名“骊城工贸”,永盛同三协和川普等台商关系密切,汉化工作者就来自宝岛,所以永盛当年的汉化作品多为繁体字。2009年后又改名“成嘉电子科技”,主要是销售库存,不知道现在卖完没?
前面的联华电子,旗下有子公司“敦煌”。1995年一台名为“A’CAN”的16位主机问世,其开发商正是敦煌。A’CAN一度被国内玩家当做是第一台国产游戏机或第一台16位游戏机,要知道当年16位游戏机算是末期了,但在国内市场来说,其生命力依然存在,而且A’CAN平台上有众多中文游戏,这点在当时来说是一大卖点!另外曾几何时有过传闻:内地的山寨FC主板等材料均是从联华电子进货的。
(《电软》上《非洲探险》的介绍,A’CAN本来可以凭借中文游戏的优势打出一片天,无奈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电软》上A’CAN的广告,同样还有升级产品)
俗话说“你扔你的原子弹,我投我的手榴弹”。面对来势汹汹的索尼克(指SEGA找联华电子发行MD,找四通发行SS),马大帅也挺着急的。
不过“山人自有妙计”——主机你不行,掌机我在行!
年轻玩家对任天堂官方正版游戏机就停留在IQUE(神游机)时代,实则早在90年代中期左右,内地市面上就已有正版授权的GAMEBOY了!
1991年一家名为万信(MANI)的公司在香港九龙诞生,早期业务是代理海外发行的玩具和模型,1994年同任天堂合作代理发行起GAMEBOY掌机和游戏。
同年《电软》上对北京市面上GB的描述是价格昂贵,动辄400往上,能接触到的游戏数量少之又少,但《电软》后面则说有家内地的公司将要代理GB,不知道能否跟马大帅“杀杀价”。其实万信后来也在内地开了分部,据说还卖过SFC(没成功),后来才有了GB。
1997年万信还请来“郭天王”拍了广告,同样也上过当年的《电软》,而且后面还写着价钱在300左右,不知道有没有人记得。万信把GB正式带到了内地玩家身边,可游戏却没有。万信的汉化工作基本上全是“纸面文章”——包装说明有繁简中文,可游戏内容却没啥汉化。
包装上的汉化名还挺有时代特色的,譬如GB成了“手提游戏机系统”。我们熟知的“超级玛丽”或“马里奥”成了“马莉欧”(“马力欧”是神游机版的翻译)而香港繁体字译名则是“孖宝兄弟”,另外CAPCOM的《希魔复活》成了“电子突击队”。
万信官方还出过合卡,以任天堂、IREM和TAITO等为标题出过4IN1卡带。然而这一切终究是斗不过市面上如潮水一般的盗版卡带,或者说再怎么降价,肯定不可能让人人都能接受。后期任天堂收回万信版权,而在神游机GBA之前,又同“奥迪双钻”合作整过GBC(不晓得有没有人记得)。
谢谢看贴!
注: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以及部分游戏杂志,如侵删
原作者:包包
原标题:《败家讲坛:还记得曾经怎么“夸”世嘉五代(MD)的?》
特斯拉A股“小伙伴”出海墨西哥
作 者丨赵云帆
编 辑丨朱益民
图 源丨新华社
上海临港,以及其背后辐射的整个长三角汽车产业链,是特斯拉全球电动车逾百万产能中最为坚实的后盾。
然而,自特斯拉宣布第三家海外工厂将落地墨西哥后,关于中国的特斯拉配套厂商是否要下注墨西哥的讨论,却变得愈发频繁。
太平洋彼岸的墨西哥,是美国汽车产业的“后花园”,其承接了自上世纪以来美国汽车产业链向外转移的主要落脚点,是通用、福特、日产等北美主要汽车品牌最重要的生产基地。
而根据2022年8月美国政府通过的《通胀削减法案》,只有在北美组装的电动汽车才有资格获得美国的税收抵免。在这一框架下,人力成本仅有美国三分之一的墨西哥,毫无疑问成为了组装电动车的最佳厂址所在。
可是,北美在新能源车的配套上仍然很不成熟,美国人驾驶里程又普遍偏长,电动化趋势比较缓慢。
“墨西哥有大量的通用部件厂商,但新能源车配套很缺,所以需要电动化配套比较成熟的中国厂商去建厂,”一位外资汽车产业链业者告诉记者,“但建厂仍要考虑经济效益问题,不能说建厂只是去配套特斯拉。”
油车主导下的墨西哥
根据跨国生产研究机构 Co-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数据,墨西哥为美国低端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产业链主要集中在新莱昂州(蒙特雷)、普埃布拉州和EIBaiio工业区。
产业分布上,墨西哥本地涵盖30多个汽车企业,1100多个一级供应商(Tier1),以及数千家二级供应商 (Tier 2) 和三级供应商(Tier 3)。大型制造工厂则有39个,其中包括14家公司的22个汽车厂,7家公司的10个发动机厂,以及6家公司的7个变速器厂。
墨西哥统计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5月,墨西哥的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5.1%,达到344201辆,创下自2019年5月以来该月份的最高水平。这是墨西哥汽车产量连续增长的第13个月,也是自去年9月以来最强劲的增长。
不过,这些数据的背后都有一个关键词——“燃油车”。
根据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数据,今年4月,新车在美国市场的销量达到了134.7万辆。但其中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市场4月份总销量为10.6万辆,其中包括纯电动汽车8.3万辆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3万辆。因此,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市场渗透率仅不到8%。
作为对比,中国4月新能源车新车渗透率29.5%,欧洲主要经济强国中,德国、英国和法国的渗透率分别为20.5%、21.9%和21.2%。
低渗透率意味着巨大的空间,同时也意味着较大的不确定性。
综合成本或高于国内
墨西哥对于中国汽车业者而言,实则并不陌生。
据记者统计,A股已有至少多达20家汽车产业链配套企业在墨布局。
其中,一些“众所周知”的特斯拉产业链公司,早在特斯拉号召供应链伙伴赴墨消息前就有了投资墨西哥的计划——这些企业包括拓普集团(601689.SH)、东山精密(002384.SZ)、三花智控(002050.SZ)、模塑科技(000700.SZ)以及旭升集团(603305.SH)等等。
那些平时因“保密”需要,对自己作为特斯拉供应商身份三缄其口的公司,最近似乎都在用投资墨西哥的举动,向市场“表明”他们的身份。
今年以来,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抛出真金白银,加大在墨西哥生产基地的投资建设,如凯众股份(603037.SH)、爱柯迪(600933.SH)、绿的谐波(688017.SH)、新泉股份(603179.SH)等。
一众A股公司中,均胜电子(600699.SH)在墨西哥已经持营多年,也为包括福特、通用等在内的墨西哥汽车大厂供应汽车电子、被动安全产品。
资料显示,均胜电子在包括墨西哥在内的海外主要汽车出产国,均设有研发中心及配套工厂。在墨西哥市场,主要面向北美各大主机厂客户提供各类汽车电子及汽车安全产品。
均胜电子并购部总监程祯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均胜电子在墨西哥已经完成了布局,主要服务北美及南美地区本地客户,客户几乎涵盖所有的当地主要车企,为其提供汽车HMI、被动安全等产品。
程祯向记者表示:“墨西哥整体营商环境最近几年好很多,汽车产业链在本地属于较大的产业,对经济、就业很重要。美国及全球其它国家供应链很多在墨西哥设有工厂,规模大小不一,其中燃油车相关产业链非常完善,新能源直接相关的产品,燃油车通用的零部件,目前还不多。”
“墨西哥工人工资水平与中国水平相当,会稍微低一些,但工人效率不及中国员工,综合成本还是国内更好。”程祯指出,“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墨西哥,人工招聘尤其是在大城市,存在一定的难度,用工成本也有所上升。”
北美“新能源车化”机遇
海外投资的决定,对于任何中国企业来说都是困难的。
“我们知道在海外投资综合成本高,效益低,各种风险也多,但这是公司的战略要求,所以我们必须要去做。”一位特斯拉中国产业链企业高层曾向记者感叹。
而前述外资汽车配套行业人士则向记者指出,“其实如果只有特斯拉,即便特斯拉一家的量已经很大,中国供应商仍然会三思而后行”。
不过,越来越多的迹象显示,部分北美传统汽车主机品牌,也开始筹划在墨西哥建立更多新能源及纯电总装工厂。中国的配套商们似乎不必担心配套商的问题。
作为美系车厂的代表,去年10月,福特汽车在墨西哥首都郊区开设了新的全球技术和商业中心,共投资了2.6亿美元,计划建造一个专注于电动化转型的工厂。
而在此之前,已经有媒体报道,宁德时代(300750.SZ)彼时正考虑在墨西哥北部建设两个厂房,分别供应福特和特斯拉。
无独有偶,今年1月,根据墨西哥政府经济部在与总部位于底特律的汽车制造商会面后发布的一条消息,通用汽车最近审查了到 2024 年在墨西哥通用汽车拉莫斯阿里兹佩工厂独家生产电动汽车的可能性。
此后,根据墨西哥经济部门披露的消息,通用汽车公司代表在与墨西哥当地政府会谈中称,希望2024年在墨西哥工厂生产电动汽车,并预计这一工厂项目将产生5000个工作岗位。
包括德系品牌宝马今年3月也被传,其在墨西哥价值10亿美元的装配厂,可能成为前者在全球的第一个专用电动汽车生产中心。有分析人士认为 ,包括宝马iX3电动车和新能源3系将分别在2027年上下半年量产。
“通常的做法是,主机厂一般都不会在某个配套上只依赖于某家特定的供应商,以保持其对供应链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所以汽车配套行业每个细分领域都不会一家配套商独大,容量是比较大的。”前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SFC
本期编辑 黎雨桐 实习生 谭雅涵
Model Y搭载刀片电池,比亚迪特斯拉一时瑜亮
特斯拉股东大会:Cybertruck下半年交付,Megapack储能业务持续提升
特斯拉召回:依然是笔糊涂账